時間:2022-02-24 瀏覽量:2406

德州市有哪些干部教育的紅色教育旅游景點?分別在哪里?

全部回答(1)
由 張老師 回答 時間:2022-02-24

樂陵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位于樂陵市朱集鎮棗林旅游路東側,主要建設有入口牌坊、革命紀念館、紀念廣場、廣場群雕、常大娘故居和體驗式地道、烈士碑林及同心亭、文化長廊、景觀噴泉等各種景觀。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面積約2800平方米,布展設計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著名人物,以圖版、文字、實物及繪畫、模型、場景、展柜、多媒體等形式,全面反映邊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蘇祿國東王墓

蘇祿國東王墓御園,坐落在德城區。明永樂十五年(1417)7月,蘇祿國(在今菲律賓的蘇祿群島)東王巴都葛叭刺、西王巴都葛叭蘇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率眷屬及侍從340人來華訪問。9月辭歸,途中東王患病,13日在德州逝世。永樂帝聞訃遣官致祭,賜謚“恭定”,并親撰碑文。103日以王禮厚葬于此。后東王長子都馬含隨西王、峒王回國承繼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10人留居墓地。明宣德間,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雍正九年(1731)東王八代孫溫崇凱、安汝奇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準,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

 

臨邑革命烈士陵園

臨邑縣屬魯西北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是冀南七專署、冀魯邊二地委領導抗日的中心和渤海二軍分區的后方基地,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幾十年的革命斗爭中,曾發生過王樓、于信莊、蘇家廟、盤河等戰斗,肖華、何郝炬、龍書金、曾旭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臨邑留下了戰斗足跡,2000多名優秀共產黨員、仁人志士、熱血青年將生命奉獻在這塊紅色土地上,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時傳祥紀念館

時傳祥為山東省齊河縣人,50年代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是北京市環衛工人。時傳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光輝業績,他那“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贊揚。作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體現的高尚職業道德,“時傳祥精神”猶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載史冊,為全國各行各業所尊重和奉行。

 

德州革命烈士陵園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88年,前身為原德州市(現德城區)烈士陵園,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劃歸德州市民政局管理,2004年遷于現址(德城區虎倉路8)。園內共安葬著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無名烈士。1990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命名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山東省黨員教育基地”。

 

王為民事跡展覽館

王為民事跡展覽館坐落于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臨盤采油廠,19994月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是勝利石油管理局為學習宣傳王為民同志,弘揚“為民精神”建立的教育基地。開館以來,先后接待機關部門、社區、學校師生、工廠企業等單位組織的參觀學習1700余次,共計10萬多人次到這里參觀學習,接受教育。

 

五里塚遺址

五里塚遺址位于市中街道五里塚村北30米處。塚為臺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臺高2.3米,為一阜狀。該遺址上層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為龍山文化層。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及漢磚、唐罐等。經專家考證,石斧、石鐮等出土處為龍山文化遺址。遺址的發現,突破了山東省新石器時期文化分布的界限,擴大了認識原始社會物質文明的視野,對研究樂陵歷史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