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細致的心去發現線索用犀利的筆去記錄事件----全市宣傳公務人員暨通訊員培訓心得體會

  4月11日至13日,我非常榮幸的參加了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全市宣傳公務人員暨通訊員培訓班。雖然只有短短三天的培訓,卻讓我收獲頗多。這次培訓中,共為我們開設了八場講座。每場講座都好似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使我們享受了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專家教授們分別從理論知識和自身經驗兩方面講授了新聞寫作、新聞攝影、網絡輿情、應用文寫作等方面的知識,使我進一步開拓了視野,轉變了觀念,調整了思路。在師資的配臵方面,市委宣傳部也是煞費心機,不僅安排了省內學院的名牌教師,還請到了濰坊市發展研究院、山東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宣傳部和山東網絡文化辦公室的有關領導前來授課,培訓的內容和理念都令人耳目一新。本期培訓班開班后,全市各單位、鄉鎮街道、大中型企業的相關人員從工作崗位進入高強度、全封閉的學習環境,克服了許多困難,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轉變。在此我想感謝市委宣傳部給我們搭建這個平臺,感謝市委黨校為做好這次培訓所付出的努力,使我有了這次同專家教授們學習的機會,下面,我就參加本次學習培訓的感悟匯報如下:

  一、培訓內容廣、收獲頗多

  增長了知識。

  王詠梅教授的《新聞寫作入門》,從新聞寫作的基本理論入題,對新聞的特性、新聞價值的要素、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進行了概括性的講解。同時立足新聞的定義、結構、種類、特點,結合一系列鮮活生動的例子進行了針對性的講解與點評,使我對新聞寫作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掃除了許多工作上的知識盲點,對新聞寫作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激發了自己想要寫好新聞的信心和決心。齊淮東主任的《新聞發現力和輿論影響力漫談》,從他自己多年來采寫新聞的若干經驗體會入手,以《諸城農民邁進3公里社區服務圈》這篇報道為例,告訴我們新聞稿的寫作離不開題材,好的題材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離不開對題材的加工,很多在平常人眼里看來的小事情都有可能是一篇優秀的新聞稿。作為記者還要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和想法,對事物要有公正的、獨特的看法。寫新聞,立意要有深度,要貼近黨政方針政策,符合社會發展形勢。?

  王文海教授的《為文之道》,從應用文寫作如何立題辯體、構思成篇、修改提煉等方面,進行了概括性的講解,無論是實用性還是當中蘊涵的道理,都能令人醍醐灌頂。使我明白了要想寫好一篇好的公文不僅要有深厚的思維修煉意識,還要有明確的材料積累和組織意識,更要有明晰的主題?意識。?

  解志國部長的《淺談數碼攝影的技術與藝術》。講述了數碼攝影講究主題、采光、視角、線條、構圖等,尤其是現實工作中最實用的新聞圖片必須保證新聞的要素要盡量的充實,光線要柔和,拍攝過程中要堅持“黃金分割點”、“對角線”、“構造畫框”等三個原則。解部長在講解過程中結合了他自己的一些照片實例,向我們講解了如何使用光圈、如何掌握快門的速度,不僅激發了我對數碼攝影的興趣,也使我對新聞攝影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二、找出差距、精益求精?通過這次培訓,我也看到了自己在寫作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總結各位老師的講稿時發現,平時自己在撰寫材料上缺少多看、多讀的習慣,缺乏創新性。針對問題和不足,我確立了下半年工作目標為:立足本職崗位,加強學習,多讀、多看,積累經驗,完善自我,以豐富的經驗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好地為企業和社會服務。

  三天的培訓時間緊張而又充實,我感受到了專家們那種博大與仁愛,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體會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學問要知不足,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嚴格、嚴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這次培訓為契機,用學到的新理念鞭策自己,把學到的先進的理念和理論運用到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去,用細致的心去發現線索,用犀利的筆去記錄事件,為全市經濟發展和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將培訓期間摘錄到的劉敬堯老師的一句話,與大家一起共賞:“本色做人,角色做事,特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