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我們太原局集團公司青年公務人員培訓班一行,來到了杭州美麗鄉村示范縣——桐廬,欣賞桐廬環溪秀麗風光,學習桐廬經驗。此次學習之行,不僅揭開了神秘桐廬的面紗,更使我們深刻領悟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真諦。

環溪村位于桐廬縣江南鎮的最東面,坐落在著名的天山崗山麓,這里素有“鐘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的美稱。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兩條溪流匯合于村口,環溪村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村由此而得名。南方鄉村大多環境宜人,風景秀美,但能成為最美鄉村,我覺得環溪村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搶機遇”、“借優勢”、“促發展”這三個方面。
1、為什么說是搶機遇?
因為早在2008 年,浙江省出臺的《建設“中國最美鄉村”行動綱要》科學整體規劃中,環溪村并不在建設范圍中,如果沒有當初的搶抓 “千萬工程”的機遇,便不會有后來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題作用,更不會有在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中,激發農民參與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放眼望去,這種搶抓機遇,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浙之濱隨處可見,這也是成為了浙江人的名片。
2、環溪村是“借優勢”的典型案例
借用名人后裔、故居提升文化和品位,這是一種創新,將風景優勢疊加文化優勢,更具競爭力。環溪村擁有著名的愛蓮堂、尚志堂、安瀾橋、保安橋等眾多古建筑,甚至村口的千年古銀杏,被譽為“夫妻樹”,成為該村的一大景觀,使得環溪村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古村落之一,如何使他們成為一個整體,環溪村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引入外資,打造“蓮”的文化,同時帶動“蓮”為主的產業發展,真正形成了文化產業鏈條。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規模化、產業化。
3、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建設好美麗村莊的同時,環溪村的建設了人工濕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這是環溪村發展農村生態文化的重點也是亮點,不僅維持了生態環境,更起到了引領示范的作用,很多參觀人員前來取經,成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源泉。
這種不以規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論高低發展模式,這種不搞大拆大建,融入自然的建設方向,真正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這次現場學習,也讓我深刻領悟到這句話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