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浙江大學公務人員培訓中心的教學安排,今天我們圍繞“傳統村落保護與農村生態環境整治”這個課題,來到了浙江桐廬荻浦村和環溪村,參觀學習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與成功做法,宜居、富饒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參訪之后,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對鐵路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有了新的思考。
1、環溪村景色怡人,拱橋環水,令人流連忘返。
近些年,該村依托歷史遺跡和美麗田園風光, 大力培育發展旅游產業,在外經商的村民紛紛回村創業,農家樂、小吃店等成為了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荻浦村古樹蔥蘢,溪流清澈,把一戶戶農家串連在一起。該村曾經也是臟亂不堪,通過前些年的大力整治,比照旅游景點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牛棚變咖啡館,民居變茶館,打造了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農家樂餐飲服務,使古村實現了華麗蛻變。
2、古村落的改造從頂層設計、方案制定、過程推進、常態保護等各環節,都體現著桐廬經驗。
在古村落的改造過程中,在完成對垃圾分類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旱廁改造、周邊綠化、道路硬化的過程中,村公務人員引導村民解放思想,改變固有思維、為了整體利益,在犧牲個人利益上做了大量細致深入的工作。雖然面對重重困難,他們沒有退縮,毅然選擇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大力美化農村人居環境,這才讓我們看到了今天的和諧美麗新鄉村建設成果。荻浦村的“古風荻浦”,環溪村的“愛蓮文化”, 在實現古村落文化保護、環境整治、生態重建、村落美化、產業轉型的成果做法,因地制宜,特色鮮明。實現了古村保護與新農村建設完美結合、鄉土風情與自然生態競相輝映。
結合今天傳統村落保護與農村生態環境整治專題現場教學活動,我聯想到中國鐵路在肯尼亞的援非項目中,充分考慮對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生態環境的保護,既解決了當地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影響,也為國內鐵路建設過程對于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實踐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這是總書記從地方到中央幾十年的從政寶貴經驗,是改善地球生態環境的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