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11日,學校組織中層管理公務人員四川大學公務人員培訓中心參加高校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專題培訓。我們系統學習了領導科學與藝術、領導公務人員的思維方式與智慧、管理溝通技巧與團隊建設、在變革中追求成功—高校行政效能建設、危機傳播管理與輿論引導、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政務禮儀、心理調節與壓力紓解等8個精彩的專題講座,可謂是受益匪淺。

113.jpg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談談學習后的心得體會

  一、以德為先,樹德育人

  我國歷朝歷代,無不以德昭天下。做人應以德為先,不管面對社會、集體、家庭和個人,都要講德,要講品德,不害人,不損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至少要成為君子,而后追求做圣人,不可為愚人,更不為毒才。作為一名高校的中層管理公務人員,“為政以德”,要講公德,要用好公權,以德性戰勝私欲,辦好事,服好務,身處知識份子群中,更要講仁信禮,要以德服人。作為一名教師,要注重德育,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把德育放大首位,要在課堂潛移默化地樹德育人。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德性的養習,并非一朝一日之功。養德首先要儉,要端正自己的追求,要有自己的理想,不一味貪圖享受,不搞金錢至上,不搞個人主義。養德其次要學習,要提高文化品味,不做有知識沒文化的人。想要有文化就要學習、要讀書,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從書本上學習,我們還要實踐。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前人提出來的,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講臺上,在家庭里,一以貫之,時以行之,德方可備。

  二、增長才干,提高效能

  行政效能不等于行政效率,行政效能是戰略層面的,是方向性的。搞管理,首先要做戰略決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先做正確的事。比如示范院校,講究改革創新,那先要分清哪些需要改革和創新,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還要分清主次,先抓什么,重點抓什么。其次是要做戰術決策,要用正確的方式做事,這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提高的方面。老師教學,也要講戰略戰術,最典型的是“授之以漁”與“授之以魚”的區別。對于高職高專的醫學生,三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將醫學知識與技術學到家,畢業后能在臨床上干得出色。但有的臨床老師經常講病種講不完,基礎課老師講基礎沒學好等等,我覺得應該轉變觀念,先要做戰略決策,教什么,排在第一的應該是培養學習興趣,教會學習方法,養習醫德,第二才是具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學習也是這樣,要講學習策略,要弄清楚先學什么,后學什么,怎么學習,如何學以致用等等。

  要提高行政效能,其先要破除不正確的思維方式,如跟風式、家長式、井蛙式、近視式、朋黨式等思維方式,而應該建立問號式、坐標式、遠眺式、同志式思維方式。要增長才干,尤其是管理才干,要增長智慧,就要靠多種途徑修煉,潛移默化地升華。如通過讀書、交流、反省、聯想、保持好奇心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

  三、業精于勤,不可懈怠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在學習中、工作中,我深深地認識到作為一個醫學技術人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搞管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加強學習,在實踐中磨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們一方面要自己努力,要有使命感,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就要想方設法做好。當然,另一方面,也希望學校多給我們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

  四、放眼未來,再創佳績

  這次學習,老師所講的政績觀使我深有感觸。誰都希望干出成績,最好還要有亮點。但確實我們更應該思考,這個成績是現在的成績,還是今后的成績,這個亮點是長久的亮點,還是暫時的亮點,甚至是今后的暗點。教師之所做,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去培養學習,讓學生成長,為學生的發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礎,雖然沒有即時效應,卻影響學生的一生。

  本次在四川大學公務人員培訓中心參加的高校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專題培訓雖然結束,但我之所悟,尤為深遠。在今后,我會戒驕戒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把教學管理工作做好,希望所作所為能經得起未來的考量,在未來回首之時,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