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溫革命歷史,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組織全體黨員公務人員奔赴韶山、井岡山進行為期一周的參觀學習,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往開來,逐夢前行”為主題,開啟紅色之旅。作為本次培訓班的一員,我踏上了這片革命搖籃之地,感受著昨日的硝煙彌漫,那一個個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仿佛帶著我們穿梭回從前。

05.jpg

  下面,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本次的學習經歷。

  1、韶山之行

  第一天,我們來到了韶山。韶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是毛主席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來到韶山沖,我們先后參觀了毛澤東同志故居、毛澤東銅像廣場、博物館、滴水洞等地,聆聽了有關毛澤東早期革命活動的講解,重溫了那段崢嶸歷史,那些感動再一次洗禮了我的身心。毛主席故居,一座泥磚平房,背山面水,進入故居,天井、雜屋、廚房、毛主席父母的臥室以及毛主席的臥室,歷歷在目。那些舊物,書桌、衣柜、石磨、水車,都曾留下過毛主席及其親人的印跡,雖然之前對毛主席有一定的了解,但此行親自感受,見證了毛主席生活、學習的環境之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一代偉人年少時的智慧和風采以及他那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在毛澤東銅像前,我們一行人用別致的花籃瞻仰著偉人,虔誠鞠躬,深情仰望,懷著敬仰與懷念,熱愛與感激之情,懷念著這位永垂不朽的偉人毛澤東。在滴水洞,聽到講解員介紹毛主席的浴巾竟然有七十三塊補丁,一穿就是二十年,拖鞋被扔到垃圾桶兩次還繼續穿,一直穿到了最后。這份勤儉與持之以恒怠的精神使我們深深折服。想想毛主席在當年如此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中,尚能堅持每天學習,在病塌上依舊批閱文件、學習英語,我的內心深感不安和羞愧。

  2、紅色教育

  接下來的兩天,我們先后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保衛戰舊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等地,那首“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的精打光”的歌謠形象地展現出那年那段食不果腹、衣不得暖的艱難時光,即便如此,革命戰士依然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作為中國遺址性革命史類博物館,珍貴文物有當年毛澤東攥寫《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時用過的油燈、硯臺,朱德在井岡山挑糧用過的扁擔等,這些物品保存尚好,反映了井岡山革命斗爭時的艱難與鑒定。

  第一次去紅色教育基地學習,我的收獲真的太多太多,不僅心靈得到了洗滌,也讓我更加懂得感恩,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為我們的美好生活流血犧牲。毛主席曾經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在新時代,我們不僅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往開來,逐夢前行,更要持續學習,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黨員公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