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現在的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其實不然。疫情讓眾人知道了,年輕一代也能勇于擔當。這次,我們全體青年公務人員來到紅巖精神的起源地——重慶,進行為期6天的青年公務人員紅色教育專題培訓。本次培訓由西南政法大學培訓學院公共管理與項目治理公務人員培訓中心進行統一管理,通過現場授課、默哀致敬、實景體驗等形式,真實還原了歷史場景,讓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重新感受了革命歷程的艱險曲折,亦感受到共產黨人信仰的無窮力量。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解放全中國前赴后繼、英勇戰斗,這般不顧一切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6天的時間,轉瞬即逝,但這次學習對我心靈的觸動卻久久不能平息。現在,我懷著感恩的心,與大家分享我的感觸,一共是三個方面。

76.jpg

  感觸一:當代青年應心存感恩之心

  我們當代青年多屬“獨生一代”,在長輩的呵護中成長,吃穿用住基本不愁。身處寬松的成長環境,面對紛繁的社會生活,致使有些人只懂得一味索取,不知回報,不談奉獻,不敢擔責,更甚者竟將奉獻精神當成一種古板。李大釗同志曾說:“青年者,人生之王”,“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從“五四”運動革命青年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挺身救亡,喚醒民眾,到無數熱血青年知識分子心潮澎湃,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尋求真理;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旅居海外的華僑青年放棄優厚的生活待遇,沖破重重阻力回國貢獻才華,到近年來涌動的海外學子情系中華、報效祖國的“歸國熱”……一代代有志青年在振興中華的征途上灑下青春的熱血與汗水,延續屬于青年人的激情與夢想,在神州大地上揮寫青春的華章。為何有此種種情懷,因為他們都懷有一顆赤誠之心。

  遠大的理想,必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實現。對于當下的青年來說,無論是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還是擔起肩負的責任,感恩意識與奉獻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質,我們只有懂得感恩,學會奉獻,才會真正懂得尊重,領會責任,勇于擔當。

  感觸二:當代青年應心存敬畏之心

  革命年代,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資本帝國主義反動派,為此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而今,面對和平年代,無數青年沉溺于安逸之中,又有多少人能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當今的反腐報道中,腐敗份子里的年輕面孔不斷增加,青年公務人員的思想、作風建設成為擺在面前的新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領導公務人員要把深入改進作風與加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自覺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襟懷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老實,做到臺上臺下一種表現,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越界、越軌。時代呼喚英才,希望在于青年。青年公務人員是黨和國家的棟梁,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擔負著國家大任,背負組織和群眾的厚望,更要對信念、知識、權利心存敬畏,帶頭興利除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扛起大旗,做出應有作為。

  青年公務人員有所敬畏,方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敬畏信念,首先要敬畏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自覺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敬畏道德信念,青年公務人員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時時刻刻講操守、時時刻刻重品行,始終做到生活正派、為人坦蕩、處世磊落,用高尚的品德樹立青年公務人員的整體形象,引領社會道德風尚。再次,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要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懷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多一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高尚的人。

  感觸三:當代青年公務人員應發揚奉獻精神

  一百年前,在北京掀起了一場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要先鋒、廣大人民群眾齊參與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爆發,深深地觸碰了沉睡的人,不僅思想得到了解放,靈魂也得到了洗禮。“五四運動”的爆發,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延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經過一百年的沉淀,“五四”精神賦予了當今時代的內涵,賦予了當代青年,尤其是青年公務人員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青年公務人員要發揚“五四”精神,就要不斷加強學習,以知識武裝頭腦。青年公務人員要發揚“五四”精神,就要甘于奉獻,用青春和熱血譜寫時代答卷。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需要當代青年接續上一代青年的奉獻精神,再以青春和熱血傳承給下一代青年。奉獻是“五四”青年的精神所在,也是一代又一代青年應當牢記的精神所在。時光易老,不負流年,青年公務人員要讓自己的青春老的有價值、有作為,要讓自己揮灑的熱血能孕育出新的希望。作為新一代青年公務人員,我更應該認清責任和使命,把握理想與現實,進而在祖國和社會的需要里找到人生的目標,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自己的價值,在火熱的實踐中貢獻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