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鎮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東部淺山丘陵區,是鞏義市鎮區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人均納稅最多、人均純收入最高的鎮。總面積3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721人(2019年)。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
村鎮概況
竹林隸屬全國百強縣、詩圣杜甫故里—河南省鞏義市管轄,位于省會鄭州和九朝古都洛陽之間。改革開放前,竹林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山多,石厚,土薄,水缺”,自然資源匱乏,是遠近皆知的窮山村。1983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不甘貧苦的竹林人,在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現任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農村十大新聞人物、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鎮黨委書記趙明恩同志的帶領下,開展了七天七夜的大討論,形成了“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發展思路,經濟社會從此走上了騰飛之路,迅速成為了全省“雙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1994年,竹林撤村建鎮,后又經5次行政區劃,總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下轄7個社區、1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4721人,常駐人口2.1萬。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鎮、國家級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宜居鎮、國家園林城鎮、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中國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發展示范鎮、全國森林康養基地等榮譽稱號,進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試點行列,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迎來了李克強、江澤民、胡錦濤、喬石、李嵐清、曾慶紅、李長春、劉云山等3任總書記和32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臨視察。
自2006年起,竹林鎮黨委確立實施了“黨建領鎮、工業強鎮、旅游興鎮、文明塑鎮”的發展戰略,大力弘揚“愛竹林、比貢獻、謀發展、永創業、講文明、共富裕”的十八字“竹林精神”,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鎮深入學習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產業轉型帶動實施“鄉村振興”,努力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竹林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之路。
全鎮共擁有上市公司3家、工商業企業近百家,形成了醫藥、耐材、油服、電子、高鐵配件等支柱產業。2019年,完成社會總產值100億元,稅收3億元,人均收入4萬元,入選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中部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前,竹林當地的村民多以種地為生,但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山多,石厚,土薄,缺水”,資源稟賦極差,群眾過著“靠天吃飯、賴地穿衣”的日子,是遠近皆知的窮山村。1983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竹林人不甘貧苦,黨支部組織全村黨員干部開展了七天七夜的熱烈討論,共同討論出路問題,這就是竹林發展史上著名的“七天七夜會議”,又被竹林人稱為決定竹林前途命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過討論,最終形成了“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一方案。竹林按照“無農不穩,無副不活,無工不富”的思路,堅持“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從辦煤窯開采地下礦產資源到設立耐火磚廠,到建設大型制藥廠、耐火材料廠,再到太龍藥業作為河南首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登陸主板資本市場,逐步形成了一批以制藥、電子、耐材、機械、建材、保健、旅游等為主的產業群體;產品結構由過去的“粗、大、笨”調整為“高、精、尖”品種品牌;企業全面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推行經濟體制改革;企業實現了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并開始由產品經營向資本運營的方向發展;為了全省聞名的工業強鎮、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至2004年底,二產在竹林全鎮經濟中所占比重超過90%。
2006年,隨著二次區劃調整,依托本地生態資源優勢,竹林鎮投資2億元開發和建成了長壽山生態景區,從深山里引水修建了景區水系工程,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組織居民向第三產業轉移,發展農家樂上百家,舉辦長壽山紅葉節, 201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7年投資建設了竹林長壽山風情古鎮。該項目以民間市井文化為敘事線索,以傳統文化為園區文脈,通過傳統鄉土文化模式,薈萃各地特色人文風貌,匯集南北特色小吃,打造功能多元化、特色多樣的民俗旅游產品。以風情古鎮帶動旅游突破,2018、2019年,長壽山景區連續兩年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萬人次,最大單日游客接待量達19萬人次,三產從業人員達3000余人。景區盛況被中央電視臺三個頻道接續報道,新華社、河南電視臺和河南日報等數十家媒體持續報道宣傳。至2018年底,二、三產在竹林全鎮經濟中所占比例分別為55%和42%,竹林鎮實現了第二次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竹林鎮獲批河南省第二批健康養老產業園區。
在農業生產上,根據竹林地少土薄的現狀,依托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8年在全省成立首家鎮級集體經濟合作聯社,對土地使用制度進行改革,將土地統一收歸集體,進行統一規劃、經營和管理,建立小型家庭農場,以養殖業為龍頭,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區域經濟。
旅游資源
長壽山景區:位于竹林鎮東南部,總面積8.7平方公里。長壽山,原來叫“龍龜山”,又叫“三樹嶺”。因這里有久居仙山的自然景觀石龍、石龜,還有樹齡超過千年、崢嶸蒼勁的三棵老橿樹而得名。2006年10月,原中紀委常務副書記、河南省委書記、竹林發展顧問侯宗賓同志第九次視察竹林時,被龍龜山景色所感染,更得知附近居民均為長壽之人,遂題詞:林茂溝深蛤蟆泉,氣清水甜長壽山。“長壽山”由此為世所公認。
每至春天,長壽山上桃花紅了,蓊蓊郁郁,綿延其處。上萬株怒放的桃花裝扮了整個長壽山,桃花芬芳,爛漫妖冶,馨香四溢,紅的似火,粉的象霞,一樹一樹,綴滿枝頭,一簇簇,一串串,密密匝匝。漫步在山間步道上,偶爾抬頭,時而伸手,都能和粉嘟嘟的桃花來個親密接觸,春風拂面,芳香沁鼻。花美若人,人憐嬌花,花人相和,精妙如此,不僅引人浮想遐思。
深秋季節,長壽山的紅葉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如霞似錦。漫步在通幽曲徑上,便會看到棵棵黃櫨紅衣少女似的夾道迎賓。兩邊樹枝搭連,又似紅色長廊。放眼山坡,一簇簇,一片片,加翠柏綴其間,頗顯風韻,若是清晨,又遇朝陽甘露,更像紅色綢緞上撒滿了顆顆紅色珍珠,亮晶晶光閃閃。在璀璨的陽光照耀下,把連綿起伏的群山裝扮的分外妖嬈,片片紅葉或鮮紅似火,或閃爍生輝,好像喝了醇厚而濃郁的美酒,紅得各有千秋,桃紅、紫紅、嫣紅、猩紅、絳紅等等,層次分明,情趣盎然。秋風吹來,蹁躚起舞,婀娜多姿,掀起片片紅色浪潮,真是色彩繽紛、如霞似火,令人嘆為觀止。
自2006年以來,竹林鎮累計投入資金近10億元,恢復重建了民俗項目風情古鎮,打出了1300米的優質溫泉水,開發溫泉小鎮、特色養老民宿,引進玻璃天橋、德國飛車等一批娛樂項目,連續十余年舉辦長壽山紅葉節、美食節、音樂啤酒節等系列活動,與中央電視臺、鳳凰網、攜程等國內重量級媒體深度合作,綜合運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宣傳方式和飛機、高鐵、地鐵等推介平臺,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經過14年的努力,長壽山景區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森林公園、全國森林康養基地,榮獲2018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中國十大紅葉觀賞地等榮譽稱號,2019年,景區接待游客預計將突破500萬人次,單日最大接待量達19萬人次。
黃牛寨景區:位于鞏義竹林鎮新山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緊鄰長壽山景區,屬伏牛山系余脈,四面環山、方圓百里,地勢險要、植被茂盛,站在山上面東可望長壽山,西可見慈云寺,北可眺望中岳廟,南可盡攬五指嶺疊翠的山巒,這里山巒起伏,林木茂密,溝壑縱橫,地勢險要,古樹名木,比比皆是,河谷洞泉,千奇百怪,自然景觀,豐富多彩,一年四季,風光無限。
2020年5月1日,黃牛寨獲批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正式開門迎賓。景區內自然景觀資源多集中在象形石、象形地貌及原生態的險峻涼爽的自然環境,植被覆蓋率超過95%,負氧離子濃度達到12萬/cm3,相對濕度達到50%-70%,加上原始森林環境,是觀光、休閑、度假、避暑、體驗旅游的絕好去處。歷史遺跡黃牛寨,特別是寨門、寨墻、寨子上的石屋及寨子四周的地理條件,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防御的功能非常明顯,同時可以看到寨子上面明顯的生活、居住、戰斗痕跡,從規模和區位來看,具有很好的開發價值。民間文化主要集中在黃牛傳說、出土文物、縣志記載、古老寺廟和商周文化傳說。通過深入開發挖掘,這也將為景區文旅融合奠定扎實基礎。
城鎮建設
多年來,竹林鎮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積極實施“企業高度集中,居民高度集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兩高一帶”城鎮發展思路,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建成了工業園區、居住園區、文教園區、旅游園區、行政園區和商業園區,鎮區面積由原來的2平方公里擴展到3.2平方公里;鎮政府投巨資,建成了6個現代化居民社區,以成本價向居民供應,人均住宅面積達36平方米,使昔日分散居住的居民全部遷并到了鎮區,集中了土地資源優勢。2010年,竹林成為河南省首個“全居民鎮”,在全國開啟了全新的“鎮轄居委會”管理體制。
同時,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服務功能,特別是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投資1.1億元,從32公里外經四級提灌引來了黃河水,徹底解決了竹林千百年來嚴重缺水的問題;大搞環境綠化美化,改善居民生存環境,鎮區耕地、荒山全部退耕還林,綠化覆蓋率達到86%;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也都取得長足進步。1998年,被評為國家衛生鎮和全國110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之一;2007年,榮獲全國首屆人居環境范例獎;2008年,榮獲聯合國“全球百佳”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項目試點鎮;2017年,被住建部評為“國家級特色小鎮”;2019年,榮獲“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示范鎮”、“中國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發展示范鎮”,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等5部門聯合評為全國100家之一的“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
2012年8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中原舊貌換新顏》中,對竹林鎮發展給予肯定:“竹林的發展,是河南農村的一個奇跡,是河南“三化”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河南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典范。”
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
黨建和精神文明是竹林的傳家寶。1983年前,由于一度忽視了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村子里出現了班子癱、人心散、社會亂的狀況。1983年“七一”前夕,村黨支部召開了七天七夜的擴大會議,發動群眾對黨員干部進行評議,明確提出要兩個文明一起抓、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并提出“平時要用50%的精力抓物質文明建設,用50%的精力抓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關鍵時期,甚至要用60%-70%的精力抓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竹林黨組織堅持用竹林“十八字”精神(愛竹林、比貢獻、謀發展、永創業、講文明、共富裕)教育人,用“三評”活動(群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支部評黨委)規范人,用評選“十好”(好黨員、好干部、好職工、好民兵、好團員、好公婆、好夫妻、好妯娌、好媳婦、好少年)鼓舞人,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陶冶人,用先進的理論武裝人,大大提高了竹林居民的整體素質,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尚,社會大局穩定,群眾安居樂業。劉云山同志視察竹林時,對這些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4年,“三評”經驗作為全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大典型,受到時任中央領導劉云山、王岐山、趙樂際、趙洪祝等批示,被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給予了廣泛報道。“孝老敬親”活動被中央電視臺現場報道。
獲得榮譽
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鎮、國家級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宜居鎮、國家園林城鎮、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中國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發展示范鎮、全國森林康養基地等榮譽稱號,進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試點行列,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迎來了李克強、江澤民、胡錦濤、喬石、李嵐清、曾慶紅、李長春、劉云山等3任總書記和32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臨視察。
2020年6月,被鞏義市人民政府評為“2019年度全市消防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中國中部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7年榮獲“全國特色小鎮”
2017年榮獲“全國文明村鎮”
2017年榮獲“河南省文明村鎮”
2017年榮獲“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2017年榮獲“年度弘孝示范城市”
2017年榮獲“最美紅葉基地”
2017年榮獲“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
2016年榮獲“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16年榮獲“國家衛生鎮(2016-2018)”
2015年榮獲“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2015年榮獲“國家級宜居小鎮”
2014年榮獲“全國重點鎮”
2013年榮獲“英雄模范單位”
2012年榮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主題教育年活動先進單位”
2011年榮獲“國家衛生鎮(2011-2014)”
2011年榮獲“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
2010年榮獲“創建全國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
2009年榮獲“河南省2008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百強鄉鎮”
2009年榮獲“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2009年再次榮獲“全國文明村鎮”
2008年榮獲“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鄉鎮”
2007年榮獲“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2006榮獲“新農村建設明星單位”
2006榮獲 入選“河南名片─推介您心中的最愛”十大名鎮
2006榮獲“2005年度河南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
2006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先進集體”
2005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
2005榮獲“中國小康建設十佳紅旗單位”
2005榮獲“全國文明村鎮”
2003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鎮”
2001榮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點”
2001榮獲“小城鎮建設與管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2000榮獲“國家衛生鎮”
2000榮獲“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
1999榮獲 “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1998榮獲 “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1998榮獲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7榮獲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997榮獲 “全國文明城鎮示范點”
1995榮獲 “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
1990榮獲 “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1989榮獲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350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1-01-14 16:15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