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鎮,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轄鎮,位于汕尾市北部,陸河縣南部,距離陸河縣城13千米,東鄰普寧,南接陸豐,是沿海與山區的結合部,因境內北溪河、南溪河與螺河在此交匯,故名“河口”,區域面積共169平方千米。 2018年末,河口鎮戶籍總人口共6.17萬人。 截至2019年10月,河口鎮共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
河口鎮有海外僑胞及港澳臺同胞約3.5萬人,每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士約2萬人,外來人口約5000人(含園區),河口鎮歷來是陸河縣的交通中心。
2018年,河口鎮工業企業個數共8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70家。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立河口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體制,設立河口鄉。
1987年,撤區建鄉(鎮),成立河口鎮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口鎮位于汕尾市北部,陸河縣南部,距離陸河縣城13千米,東鄰普寧,南接陸豐,區域面積共1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口鎮是沿海與山區的結合部,鎮內群山環抱,中間丘陵地帶,低坡度,大致屬平原和丘陵的交匯地帶。
氣候
河口鎮屬亞熱帶氣候,終年氣候溫和,年均氣溫21.5℃,雨量充足,年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且季節分配均勻。
水文
河口鎮境內有螺河、南溪、北溪3條河流縱貫全鎮。
土地資源
河口鎮耕地面積42.25平方千米,其中水田面積為21.46平方千米,山地面積126.75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積89平方千米。
經濟
河口鎮主要的經濟農作物有:青梅、荔枝、龍眼、黃欖、油柑、焦梨等。
2006年,河口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7億元,同比增長17%,工農業總產值3.4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農業產值1.57億元,同比增長5%,工業總產值1.89億元,同比增長42%,農村人均年純收入3979元,同比增長5.2%,鎮本級財政收入90萬元,同比增長10%。
2018年,河口鎮工業企業個數共8家,規模以上企業個數為4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70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6年,河口鎮有2所中學和19所小學。校舍建設經過“改危工程”和“改薄工程”的努力,全鎮的中小學校全部實現了樓房化。河口中學籌集資金480萬元建設辦公樓和A、B兩幢教學大樓已完工,劍門、新華、營下、北中、北二、河口屯小學教學樓已交付使用。河口中學高考取得第三批A線以上46人,本科線19人,其中重點本科線1人;全鎮中考入圍河田中學重點線64人。
社會保障
2006年,河口全鎮353名五保對象,4488位低保家屬對象在財政的扶持下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
法制建設
2019年,河口鎮司法所共受理群眾來訪25件80人次,辦結23宗,辦結率93%。村級調委會共受理矛盾糾紛共32宗,辦結32宗,辦結率100%。
交通
河口鎮境內有潮惠高速、國道235線、省道240線和238線穿境而過。
歷史文化
汕尾咸茶
咸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陽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區,是舊時隆重而又經濟的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其制作方式是首先將茶葉放進牙缽(一種特制的內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濕潤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薄荷葉等陸續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故又謂之擂茶。
風景名勝
河口鎮內旅游資源較多,有謝非故居、昂塘時雍樓、北中“紅色村莊”、陸河八景之一“南屏雄獅”、劍門森林公園、北龍梅園、田墩油柑基地等旅游景點。
著名人物謝非(1932年11月—1999年10月27日),廣東汕尾陸河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參加工作,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化。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至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24日,河口鎮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名單。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942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1-01-15 11:38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