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財經大學地區:安徽

    安徽財經大學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的多科性財經大學,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第三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安徽省重點建設的大學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共建高校。2012年獲批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4年入選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

  • 杭州師范大學地區:浙江

    杭州師范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藝術教育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新興應用學科發展迅速,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學校前身可追溯到創建于1908年、全國六大高等師范學堂之一的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堂,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杭州師范學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學院等五校相繼并入,2007年學校更名為杭州師范大學。

  • 溫州大學地區:浙江

    溫州大學是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的溫州。學校由溫州師范學院(創辦于1956年)和原溫州大學(創辦于1984年)于2004年合并組建而成,歷經“兩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變遷,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33年創建的溫州師范學校。在86年的辦學歷程中,溫州大學始終秉承“光大國族、造福人群”的學校精神,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成就了今日文脈綿延、奔騰浩蕩的發展格局。

  • 寧波大學地區:浙江

    寧波大學是一所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新興地方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寧波市共建高校,國家海洋局與寧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剛先生捐資創立,鄧小平同志題寫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原杭州大學五校對口援建,高起點地開始了辦學歷程。1992年列為全國高校招生第一批錄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1996年,原寧波大學、寧波師范學院和浙江水產學院寧波分院三校合并,組建新的寧波大學;2

  • 浙江財經大學地區:浙江

    浙江財經大學坐落在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體,經、管、文、法、理、工、藝、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財經類高校。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74年的浙江財政銀行學校,1987年獲準成立浙江財經學院,1991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更名為浙江財經大學,2014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 浙江師范大學地區:浙江

    浙江師范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前身是杭州師范專科學校,1956年4月16日經教育部批準設立,1958年升格為杭州師范學院。1962年,杭州師范學院與浙江教育學院、浙江體育學院合并,更名為浙江師范學院。1965年,浙江師范學院從杭州搬遷至金華,1985年更名為浙江師范大學。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財政學校、浙江幼兒師范學校和金華鐵路司機學校相繼并入。2015年,學校入選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現由金華(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區、蕭山校區)、蘭溪3個校區,19個學院(含

  • 浙江大學地區:浙江

    建筑老八校新四軍 電氣二龍四虎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抗戰期間,浙大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七年,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兄弟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留在杭州的主體部分被分為多所單科性院校,后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并,組建了新浙江大學,邁上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親自聯系浙江大學,18次蒞臨指導,對學校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繪了高水平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藍圖。在12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浙江大學始終秉承以“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逐步形成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共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 山東師范大學地區:山東

    山東師范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建校68年來,學校植根齊魯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靈韻,秉承“尊賢尚功、奮發有為”的校園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學篤行”的校訓,自覺傳承創新齊魯文化,努力彰顯教師教育特色,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專業齊全、學位體系完備、師資人才充沛、社會聲譽優良的綜合性高等師范院校。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師范館。1950年10月,在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干校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師范學院,系新中國成立后山東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齊魯大學物理、化學、生物三系并

  • 湖北經濟學院地區:湖北

    湖北經濟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秉承“厚德博學、經世濟民”校訓精神,堅持需求導向、創新協同、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發展思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讓學生獲得更高質量學習經歷,堅持本科為本,質量攻堅,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有思想有能力有擔當的實踐、實用、實干人才(以下簡稱“三有三實”人才)。

  • 湖北民族大學地區:湖北

    湖北民族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高校。學校秉承“博學、博愛、立人、達人”的校訓和“艱苦奮斗、甘于奉獻、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民大精神,堅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輻射全國,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始終踐行“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的辦學宗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 河南師范大學地區:河南

    河南師范大學北依巍巍太行,南瀕滔滔黃河,位于全國文明城市、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新鄉市,坐落在廣袤的牧野大地、美麗的衛水之濱,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200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2015年實現省政府與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選國家“111計劃”,三度蟬聯全國文明單位。

  • 河南大學地區:河南

    四財一貿 建筑老八校新四軍

    河南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開封。這里曾是河南貢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最后兩場全國會試在這里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里劃上句號。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中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后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行政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后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范學院。后又經開封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河南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2017年9月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 西藏大學地區:西藏

    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的綜合性大學,是列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9月成為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5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3年7月成功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7年9月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18年2月成為教育部與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

  • 貴州民族大學地區:貴州

    貴州民族大學創建于1951年5月17日,隸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歷經68年建設,貴州民族大學已發展成為貴州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科技研發基地、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創新基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型智庫。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始終秉承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辦學宗旨,發揚“奮發蹈厲,莊敬自強”的民大精神,夯實基礎、優化結構、突出特色,促進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增強辦學實力與綜合競爭力,奮力向國內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邁進

  • 中南民族大學地區:湖北

    中南民族大學是直屬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學校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創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始終堅持黨的民族工作規律與高等教育規律相結合,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相結合,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規律,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努力探索辦好民族院校的新路子,學校的各項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