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即青戰役以及青島周邊地區和駐軍在不同歷史時期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位于青島市嶗山區科苑緯四路201號。陵園始建于1992年4月,占地約80畝,依山傍海,莊嚴雄偉,是一處規劃完整的中軸式仿古建筑群。陵園主題建筑包括牌坊、紀念堂、紀念碑、東西墓區、無名烈士墓。墓區安葬了321位烈士,英名碑收錄639位烈士。多年來,嶗山烈士陵園通過不斷升級改造,強化教育功能,提升服務水平,現已成為集瞻仰紀念、傳承教育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開放性群眾活動場所。
基本介紹
嶗山革命烈士陵園是省級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位于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內,中韓鎮北部的棗兒山上,西近海爾路,北臨308國道,地理位置優越,風景秀美。
陵園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結構嚴謹,氣勢宏偉。大門亭仿照南京中山陵的牌樓建造,從前廣場沿299級臺階拾級而上,登至280米的最高處,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27米,是用浮山花崗巖鑲嵌而成,頂部是直徑2米的銅質紅五星,“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是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親筆題寫。革命烈士紀念堂在陵園中心位置,建筑面積506平方米,陳列展出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及圖片、照片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資料,詳細介紹了著名烈士的英雄業績。
紀念碑東側是革命烈士墓區,共安葬著王昆等210位有名的革命烈士。墓區莊嚴肅穆,四周松柏花草,四季常青。紀念碑西側是無名烈士墓,共安葬了99位為青島解放而犧牲的無名烈士。無名烈士墓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用嶗山紅花崗巖筑成,高約3.6米,共9層,墓前置三件白玉雕塑,兩側是花圈,花圈之間在心型橄欖枝上擺放著一本打開的巨型書,寓意烈士的光輝業績永載史冊。
榮譽及其他
作為我市第三家獲批烈士紀念設施,嶗山烈士陵園先后榮獲過“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基地”、“青島市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青島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青島市未成年人社會課堂”等榮譽稱號。
歷史事件
即青戰役——嶗山之戰:1949年5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即青戰役,國民黨軍在鐵騎山、流亭、李村一帶設立了三道防線。6月1日經過激戰全殲守敵,突破了國民黨軍的三道防線,嶗山地區獲得解放。歷時7天,共斃傷、俘虜2841人,投誠者2904人,繳獲大炮25門,輕重機槍109挺,步槍1744支。
即青戰役具有特殊歷史意義,戰役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部隊向江南進軍,打亂了蔣介石撤退上海守軍的計劃。是毛澤東主席在我黨對美政策大格局中精心籌劃的一次關系復雜、意義重大的戰役。是在戰場形勢敵強我弱的背景下所進行的一次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279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20-04-09 11:14
- 信息來源:干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