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于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市區60千米,始建于1964年秋,占地近47700平方米 。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分為三個參觀區,展館參觀區、地道參觀區、抗戰民居參觀區,另外還為游客提供吃抗戰飯、住抗戰民居、采摘瓜果等服務項目 。館內收藏的革命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的各種工具、民兵使用過的各種武器、群眾使用過各種農具等 。1979年,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被北京市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64年,“焦莊戶民兵斗爭史陳列室”始建。

  1979年,“焦莊戶民兵斗爭史陳列室”改名為“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1987年以來,北京市、順義區兩級政府先后共投資4000余萬元,用于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擴建道路、修復地道、新建展館、恢復抗戰民居等 。

  2003年開始,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對抗戰民居進行重新修復。

  2005年8月14日,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展館參觀區正式落成對外開放。

  2013年,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抗戰民居參觀區因房屋建成年代久遠,屋面漏水嚴重,存在墻面開裂、墻體傾斜、屋面坍塌等嚴重的結構性破損,正式關停。

  建筑格局

  展館參觀區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采用中國北方農村傳統的四合院設計風格,以青色為主色調,占地近9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館內展出面積1000平方米。共分為三個部分:《冀東抗戰燃烽火》、《人民戰爭建奇功》、《今日順義更美好》。展陳內容以照片、圖片和實物為主,館內還修建了以抗戰歷史人物為造型的浮雕群以及大型立體三維沙盤 。

  地道參觀區

  焦莊戶地道,是焦莊戶人民在戰爭實踐中逐步完善起來的。他們把初期簡單的隱蔽單口洞連接起來,在地道內設計和安裝了單人掩體、會議室、水缸存放處、陷阱、翻板、碾盤射擊孔、地道射擊孔、豬圈射擊孔等生活設施和戰斗設施,最后挖成戶戶相連,村村相通,形成了南到龍灣屯、唐洞、北到大北塢的長達23華里的地道網。供游客參觀的地道為830米。為更好的展示當年的戰爭歷史場景,焦莊戶地道戰遺址恢復了30米原始地道,該段地道再現了當時地道的原始風貌,并采用聲光電等手段反映歷史。地道平均高度1.49米,最低處僅高60厘米,此段地道采用中國國內首創的玻璃鋼與環保粘合劑技術,既起到保護地道的作用,又可以讓游客看到當時地道的歷史痕跡  。

  抗戰民居參觀區

  焦莊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區公所、十四軍分區司令部和衛生處第二衛生所等歷史遺跡的所在地,為展示歷史風貌,從2003年開始,對抗戰民居進行了重新修復,修復面積15000平方米。由于房屋建成年代久遠,屋面漏水重,存在墻面開裂、墻體傾斜、屋面坍塌等嚴重的結構性破損,已不能正常接待游客參觀,于2013年關停。

  館藏文物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內收藏了許多革命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的各種工具、民兵使用過的各種步槍、手槍、地雷、手雷、土槍、土炮、紅纓槍、鉤桿子、大刀;群眾使用過的紡車、鼓風機、織布機、水缸及各種農具;衛生所使用的藥箱、部隊首長使用的文件袋、照相機等 。

  榮譽表彰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被中國國家部委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國家發改委定為“全國紅色旅游景區” 。1

  979年,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被北京市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于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燕山余脈歪坨山下。

  開放時間

  星期三至星期日9:00-17:00分(下午4點停止領取參觀票)星期一、二閉館 。

  門票價格

  個人參觀須提前預約,憑身份證、學生證、駕駛證等本人有效證件進行登記,領取參觀票。

  交通路線

  駕車

  1、從北京市區方向:

  A:東直門-枯柳樹環島-牛欄山環島向右轉(直行20千米,見路標左轉直行)-木林道口右轉-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注:京密路);

  B:東直門-枯柳樹環島-燕京橋-彩虹橋-俸伯路口左轉-北小營-木林道口右轉-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注:順平路);

  C:東直門-枯柳樹環島-燕京橋-彩虹橋-楊鎮-木燕路-木林道口右轉-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注:順平路);

  D:東直門-枯柳樹環島-燕京橋-彩虹橋-楊鎮-杜莊-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注:順平路)。

  2、從北京平谷區方向:杜莊-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3、從北京懷柔區方向:在牛欄山環島左轉直行20千米見路標左轉直行-木林道口右轉-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

  公交

  從東直門乘坐標有焦莊戶的北京公交(每小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