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店鎮,北京市平谷區下轄鎮,介于東經116°56′42″~117°01′40″,北緯40°13′02″~40°17′33″之間。地處平谷區西北部,東與大華山鎮相鄰,東南與王辛莊鎮相接,南與峪口鎮毗連,西、北與密云區東邵渠鎮交界。鎮域面積35.76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劉家店地區由懷柔縣劃歸平谷縣,屬第十區。1953年6月,區下設鄉,分屬寅洞、萬家莊、北吉山3鄉。1956年7月,建劉家店鄉。1958年,鄉改公社,屬大華山人民公社劉家店管理區。1961年6月,劉家店管理區改劉家店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鄉。1991年,鄉政府駐地遷寅洞村南。2001年8月,鄉改鎮。截至2018年末,劉家店鎮戶籍人口有8760人。截至2020年6月,劉家店鎮下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劉家店鎮寅洞村銀店大街1號。

  2011年,劉家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600萬元,比上年增長61.9%,工業增加值1300萬元。財政總收入3806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13萬元,增值稅29萬元,企業所得稅37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344元。

  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劉家店地區由懷柔縣劃歸平谷縣,屬第十區。

  1953年6月,區下設鄉,分屬寅洞、萬家莊、北吉山3鄉。

  1956年7月,建劉家店鄉。

  1958年,鄉改公社,屬大華山人民公社劉家店管理區。

  1961年6月,劉家店管理區改劉家店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劉家店公社改鄉。

  1991年,劉家店鄉政府駐地遷寅洞村南。

  2001年8月,劉家店鄉改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劉家店鎮下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劉家店鎮寅洞村銀店大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劉家店鎮介于東經116°56′42″~117°01′40″,北緯40°13′02″~40°17′33″之間。地處平谷區西北部,東與大華山鎮相鄰,東南與王辛莊鎮相接,南與峪口鎮毗連,西、北與密云區東邵渠鎮交界。鎮域面積35.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劉家店鎮除中部、東南部屬川口平地外,四周皆山。地形為半山區,山地、平原各占一半,為一條南北走向的山間平川。境內最高峰“氣不忿”位于北店村,海拔474.6米。

  水文

  劉家店鎮境內河道屬洳河右支流域。主要河道有1條。河流總長度9.4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洳河右支,從密云區東邵渠入境從北店至胡店流經全境,長9.4千米,流域面積30.6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劉家店鎮有常住人口7605人。

  截至2018年末,劉家店鎮有戶籍人口8760人。

  經濟

  農業

  劉家店鎮共有耕地面積2.1萬畝,人均2.4畝。林地面積1.1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99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主要經濟作物有桃、梨、核桃、板栗等。

  劉家店鎮畜牧業以生豬、蛋雞飼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5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2.7萬只,年末存欄1.1萬只,收購山羊板皮0.3萬張。牛飼養量0.1萬頭,年末存欄133頭。家禽飼養量9.6萬羽,上市家禽5.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059噸。畜牧業總產值25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

  截至2011年末,劉家店鎮累計造林4.1萬畝,其中防護林1.8萬畝,經濟林2.3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0.3萬株,林木覆蓋率79.1%。是果品生產專業鎮,現有果樹面積2.3萬畝,主要樹種包括桃、梨、柿子、核桃等干鮮果品,果品總產量27900噸,其中大桃面積1.8萬畝,產量25600噸。梨面積500畝,產量900噸。柿子面積300畝,產量560噸。蘋果面積100畝,產量190噸。核桃面積500畝,產量110噸。

  2011年,劉家店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3600元。

  工業

  2011年,劉家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600萬元,比上年增長61.9%,工業增加值1300萬元。

  2011年,劉家店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1家,職工42人,實現工業產值2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0%。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劉家店鎮商業網點111個,職工126人。

  財政金融

  2011年,劉家店鎮財政總收入3806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13萬元,增值稅29萬元,企業所得稅37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344元。年末有北京農商銀行平谷支行開設了辦事處。各類存款余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人均儲蓄19404元。各項貸款余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2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5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1所,在校生161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劉家店鎮共有教育經費9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800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有農村實用人才11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劉家店鎮劇團7個,劇場15座,座位2000個,年演出208場。電影放映單位16個,電影院15座,座位2000個,年放映810場次。文化站1個,建筑面積830平方米。

  劉家店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2010年8月,劉家店鎮開通智能廣播電臺。共有廣播喇叭42個,入戶率100%,通響率100%。全年公共廣播播出時間365小時。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有中央、北京等電視臺的40余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39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有衛生院1所。病床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5人。

  2011年,劉家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9萬人次。

  2011年,劉家店鎮共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孕產婦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劉家店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戶,人數22人,支出4.97萬元,月人均313.3元。城市醫療救助4人次,共支出0.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7戶,人數247人,支出52.6萬元,月人均202.7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21萬元。

  2011年,劉家店鎮共有農村醫療救助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3人次,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12人次,支出6.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4.1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65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65張。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8人,就業15人,實現就業20人,全鎮失業率控制在0.5%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07人,參保率達97%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269.5萬元。

  2011年,劉家店鎮共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6639人,參保率99.8%。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有投遞點14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4萬份、雜志0.8萬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2300戶,移動電話用戶3300戶。

  2011年,劉家店鎮共售電量累計完成1145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3%,供電可靠率99.9%。

  交通運輸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有縣鄉級公路18條,總長40千米。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有鎮區道路總長51千米;橋梁8座,總長度0.1千米。

  2011年末,劉家店鎮共開通公交汽車線路4條,運營總里程達20千米,公交運營車輛25輛,年客運量6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鎮政府曾駐劉家店村而得名。

  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遺址

  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遺址,位于劉家店鎮丫鬟山風景區,該祠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清時香火達到鼎盛時期,后毀于戰火。

  2001年,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劉家店鎮名優特農產品有桃、紅肖梨。

  風景名勝

  丫髻山景區

  丫髻山景區位于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北部,西北朝東南。丫髻山海拔雖僅高361米,但因其背靠燕山,面向平原,平地拔起,故而遠望山峰兀立高聳。其山之頂凸起兩座峰巖,酷似女孩頭上梳的兩個發髻,故名“丫髻山”。

  在丫髻山東西兩頂之間,建有三座大殿,稱為三皇殿。三皇殿的前方有鐘樓一座,高約三丈,上懸巨鐘,左側有一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應。景區內有紫霄宮、觀音堂、靈官殿、東岳廟、回香亭、菩薩殿、眼光娘娘殿、三官廟、巡山殿、萬壽亭、山門、道士房、三官殿、東頂鼓樓、玉皇閣、西頂鐘樓、石牌坊、娘娘宮(碧霞元君祠)等建筑,有雙松迎客、回香攬古、石經道、萬壽柏抱松、四十八盤、碑林懷舊、碧霞夕照、石門等自然景觀。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31日,劉家店鎮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等多部委聯合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