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垛莊鎮,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經過浴血奮戰于孟良崮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及援軍一部,共32000余人。扭轉了華東乃至全國的戰局。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由紀念館、烈士陵園、戰役遺址區、雕塑園四部分組成。1954年國家政務院撥專款修建了孟良崮烈士陵園,成為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現在的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是2007年改造建設的,總建筑面積3682平方米,紀念館高19.47米,外形為兩個紅色的三角形戰旗。 

紀念館先后被命名為全國十大紅色旅游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被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等30多個單位選作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

簡介

坐北朝南。館內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為山東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于孟良崮旅游區內孟良崮山頂,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平方米,于1984年為紀念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而建。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擊斃該師師長張靈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揚海內外。孟良崮戰役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8年建孟良崮戰役紀念碑,聳立于大崮頂之巔的白色碑身,高20米,分外引人注目。 孟良崮地處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1984年為紀念孟良崮戰役在山上修建的紀念碑高30米。

孟良崮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省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 ,對國 民 黨軍進行的山地進攻戰役 。1947 年3月,國民黨軍集中兵力對陜北和山東實施重點進攻。在山東戰場,國民黨軍集中了24個整編師共60個旅約45萬人,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在徐州設立前進指揮所統一指揮。其中用于第一線的兵力為17個師43個旅約20萬人;以其精銳的整編第11、第74師和第五軍為骨干編成 3 個兵團,成弧形向魯中山區推進,企圖迫使華東野戰軍主力與其決戰或北渡黃河。華東野戰軍曾多次定下殲滅國民黨軍的決心 ,除4月下旬在泰安殲滅整編第72師主力外 ,均因其密集靠攏行動謹慎而未能實現。針對上述情況 ,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敵軍密集不好打時,忍耐待機;一不要性急 ,二不要分兵,將主力集結于機動位置;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 。華東野戰軍指揮部遵照指示,于5月上旬調整部署 ,把主力后撤至萊蕪、新泰以東地區隱蔽待機 。蔣介石、顧祝同得悉華東野戰軍主力撤退,即令3個兵團向博山、沂水一線疾進 。擔負右翼進攻任務的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不待第二、第三兵團統一行動,即以整編第74師為骨干,在整編第25、第83師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莊、桃墟地區進攻坦埠。 企圖乘隙占領沂水至蒙陰公路,另以第七軍及整編第48師北犯沂水,策應整編第74師作戰;以整編第65師擔任蒙陰防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決心集中主力5個縱隊東移 ,殲滅整編第 74師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山區。經過13、14日的猛烈攻擊,15日形成了對整編第74師的四面包圍。激戰至16日上午,全殲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被擊斃。此役,在國民黨軍的主要進攻方向上給以迎頭痛擊,殲滅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等部 3.2萬余人,震驚了國民黨軍內部,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勝利信心,有力地配合了陜北和其他戰場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