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作為貴州大學高級教育培訓中心的帶班教務老師負責江西定南縣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的教務工作,并有幸聽取了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徐平教授帶來的《農旅文化結合的旅游扶貧》,本次課程使我受益匪淺。
1、加深了對旅游扶貧的全面理解
在未學習該課程以前,我對旅游扶貧沒有全面的理解,只是簡單的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認為旅游扶貧就是以發展旅游業來進行扶貧。在聆聽了徐教授的課程后才明白,旅游扶貧是一種以發展旅游業來帶動經濟欠發達地區脫貧致富為主要目標的特殊扶貧開發形式,具有總體拉動性強、扶助功能大、投入成本較低、受益面相對寬廣且不易返貧等特點,其目標不僅僅在于脫貧,還要在脫貧的基礎上逐步致富。
2、了解了我國發展旅游扶貧的歷程
這半天的學習中,我還了解到我國發展旅游扶貧的歷程,原來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一些老、少、邊、窮的地區就走上了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的道路,并很快的實現了脫貧致富。隨后在80年代后期,旅游業就被正式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一些旅游資源豐富但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得到了國家和地方的資金扶持,這些地區通過發展旅游業來帶動當地經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湖南的張家界、四川的九寨溝等地區都是通過發展旅游業,最后成功脫貧的例子。位于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景區旁的一家名為“萬峰第一家”的農家樂是一個最接近我們的成功例子,這家農家樂由居住在上納灰村的岑家夫婦打理經營。2005年2月8日,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曾來到上納灰村,與當地群眾一起過大年,并訪問了岑家。還特地囑咐當地公務人員群眾說“萬峰林是村里的一棵搖錢樹,一定要保護好,開發好”。現如今,岑家利用萬峰林這一個搖錢樹,農家樂生意做得很是紅火,年營業額上百萬。
3、發展鄉村旅游對鄉村發展有著重大積極的意義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2006年的時候,國家旅游局將“2006中國鄉村游”確定為該年度宣傳主題,提出了“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的發展口號。2007年國家旅游局又確定了“2007中國和諧城鄉游”的主題,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鄉村旅游的內涵。2017年是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中國“大鄉村旅游時代”的元年。隨著發展,城市擁擠、空氣污染嚴重、壓力大,而鄉村空氣清新,有著藍天白云、清澈見底的溪流,重要的是能體會到濃濃的鄉愁。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遵義仁懷市花茂村時發出感慨“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里找到了鄉愁”。
發展鄉村旅游對鄉村發展有著重大積極的意義: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益,使農民逐漸脫貧致富。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促進了鄉村整體文明的提高。
本次課程雖然時間較短,但是學員們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都意猶未盡,就我而言也是自我感受頗深。以上就是在本次學習中的些許收獲,希望還有機會再次學習徐教授的精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