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精神

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
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氣
-
已定班次 1688次
-
承接院校 16個
-
獲取方案 1688次
背景
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皖南事變后,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通過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在極為險惡的環境中保存了自己的力量,扭轉了被動的局面,喚醒了中間勢力,結果,皖南事變反而成為國民黨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逐步下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逐步上升的轉折點。歷史表明,以周恩來為首的南方局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創造性地貫徹了黨中央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和策略,其大智大勇是紅巖精神最見功力、最具風采的精彩篇章。
“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在黨的建設上,保持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優良作風,經得起燈紅酒綠的考驗。當年重慶作為國民政府的陪都,紙醉金迷,物欲橫流,“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社會環境確如“染缸”。戰斗在這一特殊環境中的共產黨人都能堅持操守,經受住嚴峻考驗。在與國民黨打交道時,南方局堅持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牢牢把握領導權。國民黨提出要把國共兩黨納入“一個大黨”之中,并對周恩來等許以高官厚祿。對此,周恩來旗幟鮮明地指出:“共產黨絕不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絕不能將共產黨的組織合并于其他政黨”,從而保證了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
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
在對國統區群眾做工作時,始終與群眾在一起,保存黨的組織,保存黨的力量。制定了“勤學、勤業、勤交友”和“職業化、社會化、合法化”的政策,指示地下黨的同志要設法深入社會,獨立工作,埋頭苦干,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啟發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
既堅持“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也嚴格區分國民黨頑固派與愛國民主派的界限,爭取多數,化敵為友。為了完成對中間勢力的團結爭取工作,從國統區實際出發,制定了“扶助進步團體,照顧小黨派利益,進行民主運動,要求各黨派的合法地位,要求政治改革”等一系列策略方針。在爭取“三黨三派”(中國青年黨、中國國家社會黨、第三黨和中華職業教育促進社、鄉村建設派、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過程中,鼓勵他們成立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此后,又積極支持建立九三學社、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等民主黨派。在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統戰工作中,使地方實力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逐步走向人民陣營。共產黨人誠信、寬廣的胸懷,感染著廣大的國統區人民群眾,使國統區幾乎所有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最終都站在了人民一邊,形成了愛國統一戰線的銅墻鐵壁。
善處逆境,寧難不茍的英雄氣概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央南方局始終處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中,他們善處逆境,勇于犧牲,在艱難的局面中開拓,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風采。